以教育強國建設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
http://www.vmlcwjnjqx.com2025年04月02日 13:42教育裝備網
新質生產力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于創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著眼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對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作出重要部署。高等教育在培養高素質人才、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以教育強國建設為支撐,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與發展,是實現國家長遠發展目標的重要途徑。
奠定新質生產力發展基礎
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的集中交匯點,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更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唯有深刻認識并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方能以高等教育為龍頭,搶占先機、掌握主動,激發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動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前進。
在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戰略屬性愈發凸顯。一方面,高等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陣地。新型勞動者既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推手,也是國家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力量。高等教育以學科專業優化調整為抓手,通過提高教學質量、強化實踐環節,為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輸送具備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科技創新的策源地。在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高校特別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為科技創新的戰略力量,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豐富的創新資源和廣泛的國際合作網絡。高等教育通過承擔國家科研項目、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等方式,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通過營造創新文化氛圍,為科技創新提供持續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引領新質生產力創新突破
高等教育的科技支撐力是其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發揮基礎性作用的重要體現,這種支撐力不僅體現在高校自身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上,還體現在高校與其他方面科技力量的有效協作中。一方面,科技創新突破推動了相關產業從“舊”到“新”的升級,并為國家制定科技創新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高校擁有高水平的科研團隊、先進的科研設施和豐富的科研經驗,能夠在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另一方面,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與國家實驗室、科技領軍企業、國家科研機構的有效協同,是提高基礎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徑。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應積極參與國家實驗室的建設和運行,與科研機構、企業等共同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通過共建國家實驗室,整合國家科技資源,形成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戰略格局;通過聯合攻關、共同培養研究生等方式,提升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通過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
探索新質生產力發展新模式
高等教育應依托深厚的學科積淀與科研優勢、獨特的知識積累與育人優勢,持續推動基礎研究與前沿探索,以教育強國建設為契機,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不竭動力。
發揮高等教育的基礎研究優勢,夯實戰略科技根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基礎研究的策源地,為長期發展提供初始能量。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首次超過3萬億元,占GDP的2.54%,達到了工業化國家的平均水平,但其中用于基礎研究的經費占比僅為6.32%。“十四五”規劃已將基礎研究投入的占比提升至8%。在加強基礎研究總量投入的同時,高等教育還要建立適應基礎研究特性的資源配置機制,確?蒲匈Y金的有效利用。
發揮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人才培養優勢,強化戰略科技人才培養與供給。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高質量教育、高層次人才、高水平科技創新的結合點。大學作為提供研究生教育條件最完備的專門機構,做研究是做中學的有效方式。高等教育應建立與國家戰略需求相適應的人才培養體系,將科研與育人緊密結合,推進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協同發展。通過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等方式,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戰略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戰略科技人才。
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激發高等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活力。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組織模式與運行機制的更新,需要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建設面向科技創新的新型舉國體制。其中,有組織科研發揮著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有組織科研的推進,要求大學在堅持自由探索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與現實需求和應用導向結合,通過政府協調下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實現體系化科研成果的產出,從而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高效轉化,促進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
推動高等教育的高水平國際化發展,暢通一流創新資源的國際流動。我國高校應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交流,與國際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共同申報國際科研項目、開展學術交流合作研究等方式,加強科研成果的國際化傳播和推廣,提升大學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高校應制定并實施國際化人才戰略,吸引全球范圍內的頂尖科學家和青年學者來校工作和交流,通過提供優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環境,確保國際頂尖人才的穩定引進和持續發展。
。ㄗ髡呦祰医逃姓䦟W院副研究員;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需求導向下高校有組織科研的現實困境、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課題批準號:DIA230425]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